2025年7月

只是测试,电脑里没装C++开发环境,直接用python开发的,执行windows桌面文件效率比较低。

但确实是完美的开发出来了。功能是可以设置多长时间提醒一次,缩小到右下角以后,右键点击可以再显示出来。

制作环境是 VS Code + AUGMENT 插件 , 用了不到20条Message 。

分享一下,点击下载:

notice.zip

给中国用户可用的大模型(LLM)太少。

我当然理解,这是为了防止DeepSeek之类不要脸的中国“国产”大模型“蒸馏”人家辛苦的劳动成果,偷窃人家国外的还标称是自己的。

但是中国用户,不全是低质量的垃圾用户,当然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政权不认可,但不代表中华民族都是垃圾。

所以还是建议Cursor区分开来,对个别用户个别对待。

PixPin_2025-07-22_22-39-15.jpg

1,需要尽可能详尽的项目需求文档、业务逻辑文档、技术文档和其他配套文档(合规、安全等)。

2,UI设计图需要先做出来(比如用modao这类工具)。

3,精确到每个页面。每个功能细节都要和AI探讨好。

4,需要配合Git 这是潮流。

5,能搜索引擎轻松搞定的,不要咨询AI,除了成本外,当前,还容易对上下文流畅度构成阻碍。

6,实在搞不定的局部和细节,可以去找人来咨询和开发。

7,本地开发环境必须帮AI完整搭建好,否则事倍功半。

8,需要选择一款靠谱的、主流的IDE开发工具,不是大模型一样,效果就一样。

并不完全是AI的实际开发能力不足。而是由于几点制约:

1,本地环境部署的复杂性,包括不断更新迭代的服务环境、软件版本。

2,脚本和应用软件的复杂性,不断更新,导致AI知识相对延迟。

3,AI对上下文的整合能力还是有不足之处,对整个项目整体控制缺乏一定理解。

4,AI和人交互的过程中,对项目的理解,和对人类要求的控制,对人类想法的变化,缺乏适应性。

如果一个人完全不懂代码,或不具备开发能力和经验,则完全通过自然语言和AI沟通,当前阶段,在理想的预算下,开发完备的项目,非常困难。

现在在中国,很多优秀的LLM都已经被屏蔽,比如OpenAI,Claude等,通过OpenRouter是一个方式,只是感觉“量”用的嗖嗖快,在拼DD,淘B上买的那些中转API,表面价格低,实际质量很低劣,有的甚至到了无法正常使用的地步,而且扣“量”随意,算下来和OpenRouter成本相差不了多少,更可怕的是时间成本。

所以当前允许AI犯错误的情况下,完整开发一个大型项目,可能不比人工成本低太多。比如我交了1000多元“学费”,一个网站没法从头开发好。这其中有我在这方面经验不足,没和人工智能沟通好的原因。

但是根源,在于目前的开发能力,还是达不到某种理想程度,但是这么快的发展速度,过几年应该完全没有问题了。